綜合考量網狀網絡技術
一些網絡性能特征,如吞吐量、延遲以及網絡規模對擴展性和可靠性的影響等,都是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。在選擇技術時也要將其他因素考慮在內,如不同生態系統所用的技術、網關接口和云連接等。
? | 藍牙網狀網絡 | Thread | Zigbee |
---|---|---|---|
市場焦點 | 照明和家庭自動化 | 商業/工業 | 家庭自動化、照明、計量 |
成熟度 | 建立于 2017 年 |
建立于 2015 年 | 建立于 2003 年 |
應用層 |
本地網狀網絡模型 | 為 dotdot、OCF 和 Nest Weave 等基于 IP 的應用層提供靈活支持 | 全面的 Zigbee 簇庫 (ZCL) |
IPv6 |
否 | 是 | 否 |
云連接 |
智能手機(暫時)網關 | 邊界路由器網關 | 網關 |
生態系統 |
無 | Nest | Amazon、IKEA、Phillips HUE、Samsung SmartThings、Lowes Iris、Wink、Cox、Rogers、Deutsch Telekom (Qivicon) 等 |
路由 |
受控泛洪式 | 全路由 | 全路由 |
其他備注 |
信標、直接電話連接 | — | 最成熟 |
網狀網絡標準的性能比較
基準要求
- 利用有各種藍牙、Wi-Fi 和 Zigbee 網絡活動的現實環境
- 利用以太網反向通道和數據包追蹤在網絡中的所有節點同步時間戳
- 測量不同吞吐量和延遲配置下的性能
- 將能量測量和無線流量相關聯,提升系統特性
測試網絡性能
這些測試使用了 Silicon Labs 的無線 Gecko SoC 平臺進行,該平臺可運行藍牙網狀網絡、Thread、Zigbee 和各種專有協議。此外,還利用了 Silicon Labs 藍牙網狀網絡、Thread 和 Zigbee 軟件協議棧。測試環境是一座覆蓋活躍 Wi-Fi 和 ZigBee 網絡的商務辦公樓。無線測試集群部署于走廊、會議室、辦公室和開放區域。
基準測量結果
結果概述
- 小型有效載荷的小型網絡中,Thread、Zigbee 和藍牙網狀網絡的性能均不相上下
- 需要增加有效載荷和吞吐量時,Thread 和 Zigbee 的性能優于藍牙網狀網絡
- 隨著網絡規模增大,這三種網狀網絡的延遲都會增加,其中藍牙網狀網絡增加的延遲最大
- 選擇 IoT 無線連接解決方案還應考慮其他標準,如預期的生態系統和功耗要求等
- 針對大型藍牙網狀網絡,可利用延遲優化來優化性能
- 藍牙網狀網絡最適用于使用短信息 (<=11B) 的情形,尤其當使用多播消息時